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,近期歐盟釋出訊息,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的正式上路時間可能會延後 1 年,從原訂最快 2026 年延至 2027 年。這項延期仍在等待正式討論定案。
若 CBAM 真的延後 1 年實施,彭啓明認為這將會給台灣如鋼鐵、鋁等產業「有一點喘息的機會」。政府也會利用這段時間協助業者儘快做好準備。然而,彭啓明也強調,一年的時間很快就會過去,若不儘早準備,後續的壓力仍然會存在。
彭啓明說明,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今年七、八月,歐盟將會討論出正式的 CBAM 文本,目前看來延後的訊號越來越明確。台灣的 CBAM 進度也將會依照歐盟最終討論的版本來擬訂。
彭啓明進一步指出,CBAM 的實施並非直接決定,還需要**通報世界貿易組織(WTO)**等程序。目前有英國和歐盟正在擬訂 CBAM,台灣也會參考他們的方式。此外,未來美國政府推動的關稅制度也將會受到密切注意。
彭啓明也提到,台灣的碳費金額相較於歐盟的碳定價低很多,因此能抵銷的額度有限。台灣碳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產業減碳,與 CBAM 的直接關聯性較低,因此碳費制度仍會持續進行。
此外,彭啓明預計今年年中將會前往歐盟考察,以深入了解歐盟的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(EU ETS),並釐清 EU ETS 與 CBAM 之間的連結,作為台灣規劃台版 ETS 的參考。
彭啓明強調,碳定價和 CBAM 是不同的機制,但 CBAM 具有驅動碳定價的效果。
來源列出了包括歐盟(EU)-永續分類法和國際排放交易協會 IETA 等與碳排放和國際趨勢相關的連結,這些可能與歐盟 CBAM 的討論和發展有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