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農業部推自然碳匯,海岸造林、紅樹林怎麼轉換碳權?

自然碳匯有什麼功用?如何轉換成碳權?

碳匯是指能夠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或人工倉庫,其中自然碳匯主要透過海洋、森林與土壤吸收二氧化碳,對比人為的負碳技術就是碳捕捉、再利用及封存(CCUS)等,這些都有助於抵銷人類活動的二氧化碳排放,減緩全球暖化速度。

農業部除了提出部門自主減量計畫,也提出「增匯」的減碳行動,盼2030年較2005年增匯136.9萬公噸CO2e,最終2040年總目標增加1,000萬公噸CO2e,以抵減溫室氣體。

目前環境部也正逐步審定農業部提交的綠碳、藍碳與黃碳方法學,目前台灣已有「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」、「加強森林經營碳匯專案」及「竹林經營碳匯專案」3項自願減量方法學,將碳匯效益轉換成碳權,除了可以提供減碳,還可以上架台灣碳權交易所交易,引入民間力量。

媒合企業ESG需求,農業部推碳匯與生多平台

經過兩年籌劃、與國內上百家企業多次座談交流歸納意見,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在2024年4月推出「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」,對接淨零排放、生物多樣性與企業落實ESG需求,平台上架後林業保育署提供46件專案徵求合作、另有3件企業自提案,首批成功媒合11家企業。

面對全球氣候變遷、國際永續淨零趨勢下,藉由增加自然碳匯,除了政府能積極盤點可造林公有林地、加強森林經營管理,政府、產業與學界攜手合作將能加速自然碳匯的研究與經濟效益,減碳之餘企業也可以實踐ESG。

引用自 : https://www.reccessary.com/zh-tw/news/world-market/how-is-carbon-sink-taiwan-going?fbclid=IwZXh0bgNhZW0CMTEAAR3s8XFlATMdtT767EItLKAepnfDtJHnnd0tSBDvPorbDsz9rzIc_lBimQk_aem_8z18V3yf_3Ez4wvkFH9oB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