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2025全球碳市場:歐盟、中國碳價怎麼走?

全球3大具代表性碳市場:歐盟、中國、韓國碳價走勢解析

放眼國際,全球共有36個國家或地區實施碳交易制度(ETS),涵蓋全球約18%的溫室氣體排放量。下表分別彙整了具代表性的歐盟、中國以及韓國的碳市場表現。

歐盟:配額縮緊難抵需求疲弱,碳價創近3年新低

歐盟碳交易市場(EU ETS)為全球最成熟的碳市場,約占歐盟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45%。2024年,配額削減及海運業的納管成為政策新焦點。觀其市場表現,全年碳價波動,主要受需求減弱及供應過剩影響。上半年因配額繳交期限延長導致企業採購需求減少,2月時碳價一度跌至每噸52歐元的低點。儘管下半年需求回升,但全年均價仍較2023年下滑22%。

未來,歐盟計劃進一步削減免費配額,並陸續啟動新機制ETS 2的討論,預期這些措施將增加碳價的上行推力。然而,能源密集型產業的減排壓力和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推動的價格外溢效應也將成為影響市場的關鍵因素。

中國:政策強化推升需求,碳價創歷年新高

自2025年起,中國碳市場新增鋼鐵、水泥和電解鋁共3大產業,覆蓋約60%的全國排放量。2024年,中國碳配額均價達每噸人民幣91.81元,比前一年同期增長44%,創下歷史新高。政策激勵為價格上漲的主要驅動力,新增產業的履約需求帶動價格在年底時突破每噸人民幣100元大關,同時碳交易量顯著提升。

韓國:供過於求仍待解套,持續鎖定市場改革成果

韓國碳市場(K-ETS)為東亞地區第一個碳交易市場,涵蓋全國近89%的溫室氣體排放量。然而,2024年市場表現低迷,均價僅每噸9,465韓元,較前一年度下跌19%。價格低迷的主因在於市場供需失衡及需求疲弱。

隨著《巴黎協定》第6.4條下全球碳交易機制的逐漸落地,2025年全球碳市場將進入新一輪升級浪潮。歐盟的政策外溢效應和高碳價的定錨效應將持續主導市場,中國與韓國則將以提升市場流動性與加強監管力道為重點,而東南亞則在跨境碳權交易和碳稅實施上迎來更多機遇與挑戰。

引用自 : https://www.reccessary.com/zh-tw/research/global-carbon-market-highlights-2025?utm_source=RECCESSARY&utm_campaign=eedba2a1c7-EMAIL_CAMPAIGN_2025_02_05_10_38&utm_medium=email&utm_term=0_-eedba2a1c7-296463680